

1936年12月12日,震驚中外、挽救民族危亡的歷史事件“西安事變”爆發,這成為扭轉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樞紐,華清宮作為兵諫發生地也永載史冊。2月28日,通過“文化+科技”“電影+戲劇”的沉浸式方式,真實還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《12·12》西安事變實景影畫劇(以下簡稱《12·12》)在華清宮景區復演。這是疫情影響下,該紅色主題演出在與觀眾闊別132天后的首次亮相,也拉開了2022年演出的大幕。

傳承基因 劇中劇外向英雄致敬
2022年《12·12》首演活動由陜西旅游集團有限公司、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中共西安市臨潼區委指導,西安市臨潼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、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主辦。活動以“重溫紅色記憶 傳承愛國精神”為主題,包括歷史遺跡參觀、紅色旅游產品體驗和演出啟動三大環節

華清小學進行紅色詩歌朗誦《我喜歡紅色》
開演前,來自臨潼區華清小學的學生代表進行了紅色詩歌朗誦,以志氣干云的童聲、做好紅色血脈傳人的自信,向革命先烈致敬,也調動起觀眾“時光穿梭”見證歷史的觀演熱情。

當天,300位來自公安、醫療、部隊、社區等系統為抗疫作出突出貢獻的代表,幾十名師生、華清宮紅色主題產品客戶、新聞媒體代表等受邀觀看了演出。

華清社區書記兼主任馮樹森為華清宮授于“抗疫愛心單位”牌
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、總經理王瑞接牌

陜西旅游集團副總經理金哲楠
宣布《12·12·》西安事變2022年演出季正式啟動
“能將紅色歷史的真實情境呈現在眼前,真的很打動人。”一位焦姓觀眾在演出結束后表示,“穿越時空”回到當年,這就是沉浸式演出的魅力,更能激發出內心深處對崇高的禮贊,對英雄的敬仰,以及向上向善之力。
2021年10月間,受西安疫情影響,《12·12》演出被迫暫停。停演期間,演員們通過云排練、云研討的方式,對各個片段進行反復排練、磨合。此次首演前,又從音樂、燈光、機械、多媒體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提升和完善,確保《12·12》以最完美的狀態,帶領觀眾穿越戰火硝煙,重溫歷史,弘揚愛國精神。此次首演也標志著華清宮景區因受疫情影響的各項工作有序恢復,旅游接待服務重回正軌。
科技加持 “沉浸”讓觀者轉換身份、共情共鳴
《12·12》是陜旅集團繼《長恨歌》演出后,于“西安事變”爆發80周年之際在華清宮內推出的又一力作。該劇采用沉浸式演出形式,通過電影藝術、戲劇藝術、舞臺機械裝置和觀眾參與相結合的方式,將中華民族在最危難時刻的艱難抉擇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
全劇包括烽火古城、矛盾激化、匆匆密謀、箭在弦上、枕戈待旦、大戰在即、槍聲破曉、統一戰線、世事滄桑等十幕,利用高科技舞臺手段,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歷史原貌。同時,《12·12》注重情感的流淌與撞擊,在劇中加入了張學良在事變前的猶豫、楊虎城母子相見、蔣介石與宋美齡通電話等點滴細節,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生動,更容易打動沉浸在“歷史時刻”中的觀眾。
今年1月20日,國務院印發的《“十四五”旅游業發展規劃》指出,打造一批智慧旅游城市、旅游景區、度假區、旅游街區,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創新企業和重點項目,開發數字化體驗產品,發展沉浸式互動體驗、虛擬展示、智慧導覽等新型旅游服務,推進以“互聯網+”為代表的旅游場景化建設。

近一兩年來,“沉浸式體驗”火遍大江南北。作為體驗產業的一種,沉浸式旅游體驗通過全景式的視、觸、聽、嗅覺交互體驗,使游客有一種“身臨其境”的感覺。
早在6年前,《12·12》就采用了多項黑科技,通過360°影像呈現、全息聲學系統、劇場內部全方位舞美設計、細膩的戲劇式燈光、特效呈現以及虛實相融的道具將觀眾拉入歷史。而觀眾在不知不覺間完成了由觀賞者到參與者、親歷者、見證者的身份轉換,實現了“歷史時空”與“現實時空”的深度關聯,形成了“彼刻與此時”的微妙共振。《12·12》曾被評為2019年中國紅色旅游演藝五強、中國獨立劇場旅游演藝十強,如今又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特色課程,吸引了更多觀眾。
多措并舉 為陜西紅色旅游創新發展樹標桿
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門印發了《關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資源、文物資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養的通知》,其中鼓勵博物館、紀念館、紅色旅游景區等設計研學旅行精品線路,綜合運用專題講座、文藝演出、解說導覽等方式,推動青少年在感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、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增強文化自信。

2018年,華清宮憑借《12·12》演出和西安事變愛國主義教育,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的教育基地。近年來,景區活化利用西安事變舊址等文化資源,用景觀語言、情境型研學體驗等內容,創建愛國主義教育生動課堂。同時,積極開發紅色旅游產品,擴大紅色文化的時代影響力,為陜西紅色旅游、紅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樹立了新標桿。

“華清宮因見證過近三千年的王朝更替、愛恨離愁而多姿多彩,更因承載過中華民族偉大轉折的激情歲月而熠熠生輝。”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執行董事姚新垣表示,華清宮要進一步保護、弘揚好景區的紅色資源、紅色文化,并凝聚各界之力共同推動新時代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,為陜西旅游譜寫瑰麗新篇章。